1992年,臺灣宏碁集團的創始人施振榮先生提出了在后來被奉為制造業真理的“微笑曲線”理論。12年后,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的所長中村末廣提出了與之相反的“武藏曲線”
微笑曲線
武藏曲線
經濟學家吳曉波對此解釋稱兩者沒有對錯,只是在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利潤在不同的環節被激發出來。其實結合實際行業中來看,確實如此。數碼快印相比于傳統印刷,具有數量靈活、周期短、無需制版等優勢,利潤比低價走量的印刷廠高許多。因此,在數碼快印行業發展的早期,相比于兩端的產品研發與銷售服務,企業只需做好中間的生產環節,利潤已經完全足夠支撐企業滋潤的經營下去,由此看出,早期的數碼快印行業確實是在按照“武藏曲線”的模式發展,但當國家開放放款政策,企業、個人的貸款難度降低,加上自主創業的氛圍在這個新時代被引燃,數碼快印創業的門檻大幅降低,一眼望去,圖文快印店密密麻麻,遍地開花,為了保證自己能順利存活下來,以前的高利潤隨著不變的價格、高漲的原材料、各種免費的服務開始減少,“高山”有向“平原”發展的趨勢,利潤空間一縮再縮,當然,從現在來看,還能接受,哪怕行業內競爭再多,也只會讓“武藏曲線”趨于平直,畢竟競爭歸競爭,大家都還是在做傳統的生意,還是要生存的。
數碼快印與圖文快印的變化趨勢
上面說了,“微笑曲線”與“武藏曲線”只是產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導致的利潤的組成方式不同而已。那么什么時候數碼快印行業會向“微笑曲線”那樣,加工生產的利潤會變的非常的低?其實我們只要仔細留意,已經可以發現不少端倪。比如這兩年炒的火熱的無人打印,涌現了一批“超級快印”、“印娃”、“新印相”等一批科技公司,在不斷的蠶食校園、政府、事業單位的打印需求,他們的做法簡單粗暴,通過重資產的布局,將限制后的打印機直接布置在政府、事業單位、校園、大型寫字樓內,消費者通過線上打印,再在生產完成后上機取件即可,減少消費者尋找、溝通聯系、跑腿或商家配送等問題。另外,還有已經炒了好幾年的互聯網云印刷模式,通過輕資產布局,三方圖文快印店、企業獲取并歸集碎片訂單,整合拼單。再通過智能工廠集中規模化生產或者分散到戶方式,降低開版費免除重資產,與充分發揮區域物流優勢。盡管數字印刷機層出不窮,單數碼快印從商業模式上還處在多頭發展,輕易不能說前景,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制于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